变革成为这个时代的热词。
我们随处感受到全媒体时代的猛烈冲击。技术突破、模式革新、秩序重构、文化冲突等,几乎在同一个时代集中爆发。
媒体的变革亦然。从单一的纸质媒体,到网站、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的技术手段日新月异。
立足于民族地区的《贵州民族报》,2021年1月1日迎来35周年创刊生日。可以说,35年的奋斗史,就是一部求变、求新、求发展的历史,与时俱进,与时代同行。
报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在各个重要发展阶段,实现了变革与转型、创新与发展,各项发展指标在同类型媒体中排名前列,曾获得中国报业协会颁发的“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奖”“中国报业优秀公益广告作品奖”“贵州报业首届改革创新奖”。
35年来,报社的发展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以及贵州省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极大关心和支持。时任中宣部部长朱厚泽认为“这张报纸办得不错,很有民族特色,希望办得更好!”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司马义·艾买提也对本报给予表扬。王朝文、刘正威、陈士能、龙志毅等历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先后为本报题词。
当前,各种传播手段更新迭代,《贵州民族报》也在加紧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以应对时代的技术变革。在内容方面,报社始终坚守定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坚守主阵地,传播正能量,发挥了舆论宣传的重要作用,为我省民族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35年筚路蓝缕,守正创新;35年砥砺前行,坚韧不拔。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关怀下,在省民宗委的坚强领导下,《贵州民族报》一定能创造出更大的成绩,再立新功。
本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