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数字贵州
● 前三季度GDP总量12650亿元,排名全国第2位
● 数字经济增速连续5年全国第1位
● 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末,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4637.3 亿元,位列全国第1位
● 茶园面积超700万亩,居全国第一
石阡县茶场 徐大伦/摄
GDP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2020年前三季度,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126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排名全国第二,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7个百分点,增速较一季度的负增长回升5.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44.96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4347.65亿元,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6457.38亿元,增长2.9%。
【点 评】 近年来,贵州的高速发展有目共睹,经济增长率常年位居全国前列,在2015年超越了新疆之后,2019年更是一举超越了黑龙江与吉林,以及沿海地区的天津市,排名上升至全国第22位。2020年上半年,在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的压力下,贵州再次超越了山西和内蒙古,历史性地进入了全国前20位。
如今,从主要指标在全国的位次看,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自2011年以来已连续39个季度位居全国前列,农业增加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等主要指标增速继续高于全国、位居全国前列,造就了后发赶超的“贵州速度”。
数字经济增速连续5年排名全国第一
2020年7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达22.1%,连续5年排名全国第一,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点 评】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是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国内首个发布省级层面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规划的省份,贵州围绕数据开放共享、数据中心建设、数据资源整合、数据要素流通、数据产业发展、数据制度创新等任务开展试验,为其他地区提供可推广的经验,最终形成辐射和示范效应。
近年来,贵州省的数字经济发展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成为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排头兵。以大数据产业为例,在2020年5月公布的“数博指数”(亦称“贵阳指数”)省份排名中,贵州省排名第四,仅次于北京、广东和上海。
贵州大数据产业,从一张白纸到成立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出台全国首个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意见、设立全球首个大数据交易所、挂牌运行中国首个国家大数据工程实验室等,贵州正谋求借助计算产业实现从“中国机房”向“中国数谷”迈进。
投入水利资金超1650亿元
2020年12月28日,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据悉,“十三五”以来,全省累计投入水利资金超过1650亿元,持续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攻克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应对水旱灾害等,为贵州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安全保障,各项水利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点 评】 “十三五”期间,贵州首个大型水利工程——黔中水利枢纽工程一期建成通水,以夹岩、马岭、黄家湾、凤山为代表336座骨干水源工程开工建设,是“十二五”时期的1.97倍,全省在建骨干水源工程达到465座。一大批中小型骨干水源工程建成并发挥效益,全省水利工程供水能力从“十二五”末的110亿立方米提升到126亿立方米,大中型水库进入国家规划数量和项目开工数量均居全国之首,全省工程性缺水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这一时期成为贵州水利改革发展历史上投入资金最多、开工项目最多、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
用制度保障茶产业强省建设
2020年12月4日,《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经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将于2021年2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6章60条,从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品牌建设、扶持与服务等方面以法律形式进行规定。
【点 评】贵州作为中国茶叶主要产区,茶产业的优势越来越明显。2007年,贵州茶园面积仅排名全国第十一名。如今,通过13年的努力,贵州茶园面积已超过700万亩,居全国第一。茶产业已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是我省首部促进茶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对于当前全省茶产业健康、良性、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明确了政府及相关部门职责,提出产茶地区需将茶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茶产业发展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明确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品牌建设、扶持与服务等规范,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茶产业相关活动皆适用,旨在保障我省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建设茶产业强省。
“一枢纽十六支”民用运输机场布局加快形成
2020年11月,国家发改委批复黔北(德江)民用机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意新建黔北(德江)民用机场,项目总投资21.5亿元。
根据批复,该机场按满足年旅客吞吐量5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350吨的目标设计,飞行区等级指标为4C。主要建设内容为1条长2800米的跑道,7000平方米的航站楼,6个机位的站坪,配套建设空管、供油等设施。项目总投资21.5亿元,其中国家发改委和民航局共支持11.8亿元,其余资金由贵州省自筹。
【点 评】 黔北(德江)民用机场的建设,有利于加快提升德江城镇化水平、促进德江县及黔北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完善黔东北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和应急救援能力、维护边远落后地区社会稳定、推进贵州民航业的快速发展,将促进贵州省加快形成“一枢纽十六支”民用运输机场布局,对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高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防范临贫易贫人群脱贫不返贫
2020年12月17日,来自贵州省人民政府消息,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贵州省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4637.3亿元,位列全国第一位。2020年9月末,全省贫困县人民币贷款余额17209.5亿元,前三季度新增贷款2010.5亿元,分别占全省各项贷款余额和新增额的54.4%和62.6%;余额同比增长16.2%,高于全省各项贷款余额增速2.7个百分点。
【点 评】 为用好用活用足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贵州组建绿产基金产业发展专班,协调解决项目审批和资金投放等问题,审批项目1118个、1286亿元,全面完成绿产基金1200亿元募投计划,直接带动8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带动其他低收入农户47万户、136万人持续增收。
目前,已基本实现中央财政补贴险种和贵州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保险品种全覆盖。农房保险连续5年全覆盖。2020年1至11月,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累计向30.3万户次投保农户支付赔款7.4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加1.04亿元,同比增长16.4%。推动“保险+期货”产品落地贵州,惠及1.4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创新推出“民生保”,防范临贫易贫人群脱贫不返贫。
贵州大数据产业园区夜景(资料图)